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
粟裕有“战神”之称,这绝不是过誉之词,曾经流传的一句话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:毛主席当家家家旺,粟裕打仗仗仗胜。

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(今坪村)枫木树脚村,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。

学习期间,接受进步思想,成为进步青年,后因为校长被杀害,粟裕被组织上秘密转移至武昌,在叶挺的教导部长出任学员班长,1927年6月入党。

8月1日,南昌起义爆发。粟裕以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身份参加起义,陈赓则是贺龙的第2军第3师第6团第1营营长,也参加了起义。

两人均在起义过程中负伤,粟裕在湘南起义后到达井冈山,陈赓辗转到上海治伤,伤愈后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。

粟裕没有参加长征,他和刘英等率红十军团余部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,陈赓则参加了长征。两人在抗战前均已经是战功赫赫,已是我军十分优秀的军事将领。

两人在抗战中的表现也均是可圈可点,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,各自率领所部深入敌后,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,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

抗战期间,粟裕在苏北地区,没有可以放手跟日本人打仗的地理空间,时常处于日伪、国民党反动派等势力的包围之中,能够主动出击,还能保存实力已属不易。

由于长期在敌后作战,粟裕经常兵行险招,善于在狭小空间内腾挪,微操无敌。解放战争中,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,尽打“神仙仗”。

早在抗日战争末期(1944年2月),粟裕就在车桥战役中显神威,打工捷报传到延安时,毛主席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:“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,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。”历史最终验证了这一预言。

车桥战役,消灭日军465人、伪军483人,缴获平射炮2门和大量其他军用品。新四军的代价是牺牲54人,负伤138人。车桥之战在八路军、新四军抗战史上(1944年3月以前),被称为“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(24人)最多的一次”。

粟裕率部在苏中“七战七捷”,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,也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奇迹。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、鲁南战役、莱芜战役、泰蒙战役、孟良崮战役等,也均是大获全胜。

中央屡屡采纳粟裕的建议,如改变太行、山东、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,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。

粟裕与陈赓在解放战场上再次产生交集,一度陈赓的部队还被粟裕指挥。两人之间合作默契。

淮海战役中,陈赓一直谦虚地认为功劳应该归于华野,粟裕则建议将最好的物资分发给了陈赓的部队。粟裕通过挖掘交通壕的近迫作战方式消灭了黄百韬兵团。

陈赓借鉴学习后,以同样的方式作战,使得部队伤亡大大减少。碾庄战斗中,我军同样以这样的方式消灭了黄维兵团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粟裕本来是要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的,由于到苏联养病没有到任。1951年9月,粟裕回国后,到总参任职。

1955年,粟裕和陈赓均被授予大将军衔。不过,粟裕打仗是顶流,从政却不擅长,他在工作上先后与聂帅、彭帅产生很深的“误会”,甚至被彭帅误认为他“擅权”。

1958年,军委扩大会议上,彭帅主持开展批判“教条主义”,粟裕遭受了错误批评,不过,陈帅、聂帅等人对他都进行了批判。林帅则愤愤不平:“打胜仗的挨批,打败仗的当英雄。”

之后,粟裕就被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,再也没有回到部队的核心领导岗位上,但也受到主席和总理的特别保护。

当时,调粟裕到总参任职是毛主席点将,粟裕则推荐陈赓,他认为陈赓更适合统筹作战,自己适合到前线指挥。

但是毛主席和中央坚持让他到总参,粟裕提出创建一所高水平的军事工程院校的建议,得到教员批准。粟裕又推荐陈赓负责这项工作。

就这样,陈赓被从抗美援朝的前线调回从事筹建哈军工。两人之间情谊深厚,惺惺相惜。有人质疑粟裕的军事能力时,陈赓都会打抱不平:“谁说的这话,敢不敢站出来,当面说一说谁更会打仗。”

相比而言,陈赓政治方面的经验,为人处世要强于粟裕,1961年,两人在一所疗养院中相遇,谈笑风生之余,自感时日不多的陈赓发自肺腑地对劝诫粟裕:

“你有两个大忌。首先,你的性格太过坦率,缺乏政治经验。你什么都敢说,什么都要说,但你要明白,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明智。其次,你的冒险精神和用兵如神的才能使你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,但也让你在战斗中时常冒险。这种胆识可以带来胜利,但也可能导致伤亡和资源浪费,也会带来嫉妒和中伤。”

一席话,使粟裕内心产生震撼,这位老友深刻地指出了他的两大弱点,坦率和冒险,两者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。

可他却无法改变,但也被老友的坦诚相告所感动,只能以大笑应对。1961年3月16日,陈赓突然病逝,粟裕听到噩耗后,不顾尚在病中,匆匆赶往医院,想见老友最后一面。

他看着运载陈赓骨灰的飞机消失在天空中,依然久久不愿离去。粟裕晚年,又为自己平反的事情到处奔波,逝世前都未能如愿,1984年2月,粟裕病逝。

直到1994年,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、刘华清联合署名,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了一篇《追忆粟裕同志》,其中写道:


“1958年,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,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。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。这个看法,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。粟裕同志当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,又一次表现了坚强党性和高风亮节。”


这是官方以另外一种形式给粟裕大将进行了平反!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Top